白酒“产区化”概念的建立有必要吗?我们认为只要看看目前白酒市场发展的相对局限就可以说明其建立的必要性:一是白酒历史悠久和发展局限不匹配;二是白酒市场价格定位和品牌产品发展相对混乱,几乎所有白酒企业都可以生产高中低各档位产品;三是鉴定产品品质只能自助,无相对统一的标准化指标。
白酒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这就像法国葡萄酒高度依赖葡萄原料和生产工艺一样,为白酒“产区化”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国家出于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对白酒产品进行了历史性的香型评定和名酒评选。但是名酒评选工作没能继续,各个白酒企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从白酒生产的区域来看,主要的传统产区有川黔产区和黄淮产区,其中川黔产区白酒产量占比重34.3%(四川30.2%,贵州2.4%;重庆1.7%);黄淮产区占31.4%(河南10.3%;山东10.9%;江苏6.3%;安徽3.9%);另外还有东北产区(产量占比13.3%)、两湖产区(产量占比4.2%)等。
我们认为,如果要形成白酒产区化概念,需要将目前白酒传统产区更为细化,目前先行先试、运行较为规模的有“白酒金三角”产区概念的提出。
“白酒金三角”是2008年由四川、省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位于川黔产区,由两省三市的宜宾、泸州和遵义所构成的三角地带,面积5.6万平方公里,其白酒产量占20%左右,三地各拥有品牌五粮液、泸州老窖和贵州茅台,是优质白酒的主要产区之一。
如果区域内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互补利弊,必将带动整个产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其他产区形成极大的产业压力。我们认为,“白酒金三角”产区仍需在各自托大、产区标识和标准化方面继续努力,才能完成建设“的波尔多“的初衷。
“白酒金三角”的顺利发展,必将对其他白酒传统产区形成极大的产区标识压力,我们认为细化的“产区化“概念将会加快形成,而不能很好融入相应产区的企业将会面临竞争的孤立化。